[区块链巨鲸]为什么目前的“账号抽象”过于分裂,如何走向统一的“用户本位”抽象?

作者:Haotian

看到 Particle Network 新发布了全链账户抽象,感觉是要在已有 ERC4337 标准的基础上叠加一个“中间层”,为啥非要这样做?感到费解同时又表示理解,倘若熟悉当下账户抽象现状的话,就不难得出答案:

  • 当前各个 EVM 等效链,包括 Layer1 和 Layer2 以及 Layer3 应用链都有全然不同的方式,这类抽象属于链本位,并非用户本位;
  • 要真正实现用户本位,比如允许一个用户基于一个入口一个地址就能串联所有关联链,进而实现更连贯,更全局的交互体验,一个能定义 intent 统一规范和执行标准的“中间层”角色就成为必须了;

为什么当下市场“账户抽象”实践过于分裂?Particle Network 的全链账户抽象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要实现 Intent centric 抽象赛道的 Mass Adoption 还有多长的路要走?接下来逐一分析下:

账户抽象 AA 解决方案统一在“工程”层面,实践层则千人千面

就技术层简单而言,账户抽象是用户把一系列意图塞给 UserOP 内存池中,并由 Bundler 打包发送给 Entrypoint 合约执行,当中可通过 Aggregator 进行签名聚合处理批量交易,并由 Paymaster 处理代付 Gas 费的细节。

这是一套 ERC4337 定义的标准,后端实现逻辑也是统一的,但其本质上 EVM 链本位的抽象,接入用户的前端并不一定“统一”。

比如,zkSync 采用 EOA 地址绑定账号的方式,用户看到的只是一个可转账的影子地址,前端几乎感受不到 AA 账户的存在;而 Starknet 则采用可升级合约账户的形式,用户需要不断升级合约来更新账户功能。此外像 Argent 则采用 Guardian 守护人机制的社交恢复机制,Unipass 的账户抽象方案则倾向在非 EVM 环境异构多链间应用等等。

Wait,这种入口端的不统一看似是一种个性化,但无疑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门槛。抽象来抽象去,怎么在“用户本位”反倒门槛更高了?表现在:一个用户在多链多 Layer2 环境下不可能只交互一个链,大凡跨越多个钱包多个链就凭空产生了学习成本;一个用户在不同的 EVM 链会产生多个不同的合约地址,给统一管理资产带来挑战。

这样割裂的多链 ERC4337 标准工程实现,怎么能引领一个用户本位的 Mass Adoption?

统一账户抽象实践逻辑难在哪?以全链账户抽象为例说明

前边说了,当前的账户抽象只是 EVM 链本位的,但 EOA 地址在同 EVM 链之间还能保持统一,为啥?

因为 EOA 地址由公钥计算派生,只要不同链算法一致,私钥相同则派生的地址也相同。然而合约地址是由 Creator 地址以及 Nonce 经过计算得到的,由于每个链的 Nonce 不同,得到的合约地址也不相同。一个看似可行的方式是,采用注册表的方法,在不同链之间映射一个一样的地址,但这样存在中心化风险。

反观 Particle Network 的全链账户抽象结构图,它在试图以去中心化链原生框架,来承担起一个“调度中心”的角色,每一个新链有新地址产生都会由调度中心的总合约,统一连接子 Deploy Contract 进行统一操作,包括部署、升级的各个环节都会由总合约统一调度。

这样做唯一的难点则在于异构链之间的即时通信流畅度,需要“中间层”充当一个高效的连通媒介,能够通过分布于各个链轻节点上有合约来实现统一调度,实践方案类似于 LayerZero 的跨链解决方案一样。

这种方式至少突破了 EVM 链的属性限制,让任何支持异构链合约 interoperability 且支持 EIP-4337 方案的多链都会被纳入多链体系内。可以极大范围内实现全链账户抽象。

不过,像 Aptos、Sui 等类似的非 EVM 链目前还无法做到以类似合约串联的方式进行联通,嗯,确认过眼神,到底还是 EVM 阵营的叠加 solution。这在以太坊生态在 Layer、Layer2 以及 Layer3 范畴内占据绝对统治力的当下,市场已经足够大了。

“中间层”的其他模块化抽象服务,可以释放哪些想象空间?

当然,要真做到全方位的“用户本位”抽象,全链账户抽象只是个开始。除了账户本身要被抽象化提升体验之外,一个“中间层”调度中心,还可以尝试做其他抽象工作:

1、跨链资产的转移和统一结算层,让用户在不同链之间可以以去中心化方式实现资产管理和流通,减少跨链可能存在的滑点摩擦消耗,dappOS 就采用了类似的中间层抽象方案;

2、跨链 DID 统一身份和信用的串联,以中间层为“认证中心”,实现多条链之间的身份共享和数据同步,进而衍生出可跨链应用的“信用”,减少用户的跨平台门槛,同时打破链之间的数据割裂,真正实现“身份”本位的交互体验;

3、落实一条统一的去中心化 Solver 解决方案,最好把这些分散的 Solver 都聚合起来,成为一个超级 Solver 调度中心,比如,用户可以在一个平台就能连接到 UniswapX 和 Cowswap 以及 Flashbot 的 SUAVE 等多样 Solver 解决方案,并构造一个便于做市商、机构交易者、套利科学家等潜在的 Solver 参与者。因为如果没有中间层做调度,毫无疑问,这些 Solver 在链之间依然是一个个碎片式的存在。

Cosmos 链为了把各个链 Hub 串联起来,抽象出来一个 IBC 中间通信层,你可以理解,在 EVM 生态里先天存在各种标准分裂的前提下,ERC4337 定义了通信规则,而通信还是要靠一个充当这“中间层” IBC 出现。

而且千万别小看这类中间层 infra 的价值,因为它很可能是账户抽象脱离工程抽象层,走向大规模普及落地的必要补充。

我们在 Intent-centric 抽象赛道给予了太多的期待,但这个赛道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非常抽象,如何最大程度发挥 ERC4337 标准的价值,如何统一赛道中各类钱包、链等 builder 的产品和协议标准,如何基于用户本位真正抹平 Web2 用户体验和 Web3 链原生特性之间的 Gap,都是一个个需要攻克的课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