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特币通过将交易历史记录传播到全球各地的分散全节点,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独立个体运行的计算机组成,这些节点使用相同的验证算法来验证传输的数据是否符合既定规则,其中包括比特币的供应和发行速度,这些规则最初由中本聪定义:-初始阶段,每个区块奖励50个BTC(实际上是50亿聪)。...
有人提出了一个关于比特币的问题,涉及到比特币的发行上限是否为2100万枚,以及如何保证这一数字的准确性和不会被更改,尤其在没有中央权威机构进行监督和审计的情况下。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理解比特币的关键问题之一。与另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使用非对称密码学技术来确保自己控制比特币的私钥不同,这个问题更加复杂。
首先,让我们弄清楚"2100万"这个数字的意义。这个数字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代表了比特币的总供应上限。不管是2100万还是21亿,关键是它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上限。这种上限创造了一种稀缺性,就像黄金或石油有其自然的稀缺性一样。
在过去,人们面对的稀缺性是自然的、基于物质的,与原子构成有关。例如,黄金的稀缺性在于金原子的有限性,无法被制造或再生。同样,石油的稀缺性也源于碳氢原子构成的独特化合物,需要数百万年来形成,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几乎不可再生。
然而,数字世界不同。在数字世界中,0和1,即比特,可以轻松地被复制和传输。这就是数字稀缺性的一个挑战,因为数字的复制性质与自然稀缺性相反。
在比特币诞生之前,人们只能通过人工手段来模拟数字稀缺性。他们需要依赖中央权威机构或中心化平台来记录和管理数字的变化,以确保一个人的增加与另一个人的减少是相等的,从而维持总供应不变。
然而,中本聪在2007年至2008年之间创造了比特币,使人类首次成功实现了“天然”的数字稀缺性。
与自然稀缺性不同,数字稀缺性建立在数字的天然复制特性之上,这可能有些反直觉。比特币通过将交易历史记录传播到全球各地的分散全节点,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独立个体运行的计算机组成,这些节点使用相同的验证算法来验证传输的数据是否符合既定规则,其中包括比特币的供应和发行速度,这些规则最初由中本聪定义:
- 初始阶段,每个区块奖励50个BTC(实际上是50亿聪)。
- 然后,每经过21万个区块(大约4年),奖励减半,一直减少到0聪(最小整数值为0)。
- 使用等比级数求和公式,可以计算出总供应约为2100万枚BTC(实际上是2,099,999,997,690,000聪)。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所有节点都会遵守中本聪的规则?如果有一个节点故意作弊,其他节点会检查并拒绝不符合规则的数据。这种自我纠正的机制确保了比特币供应规则的执行。
中本聪精明地利用了人性的贪婪和嫉妒,使比特币系统可以自我维护,而不依赖于高尚的假设和美德。如果人们变得高尚无私,节点不再关心个人利益,那么比特币的供应将无法维持。
然而,这还不是数字稀缺性的根本之处。要使比特币的供应真正稀缺,中本聪引入了另一个关键方法,将比特币的供应与外部世界的能源消耗相关联。只要宇宙中的能量是有限的,只要人类的能源利用能力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将成为比特币供应的最终限制。这就是工作量证明(PoW)的原理,通过计算机执行哈希函数的逆运算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这种计算难以伪造,容易被他人验证,从而成为产生比特币的工作。
中本聪的精妙之处在于他将比特币的稀缺性与计算能量的消耗相结合。这个机制确保了比特币的供应不仅是数字稀缺的,而且是以物理能源为基础的稀缺性。
总而言之,比特币是中本聪的杰作,它巧妙地利用了密码学技术和物理原理,驱动着一个具有天然数字稀缺性的系统。